您当前的位置:环球家居在线 >要闻 >正文

百强房企3月销售额环比大增136%楼市要回暖了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20-04-12 12:21:27 来源:自媒体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魏云龙0298浏览次数:3097  

百强房企3月销售额环比大增136%,楼市要回暖了?

据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TOP100房企在3月份单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7%,同比降幅较2月份有近21个百分点的收窄。3月份单月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的房地产公司有11家。

数据同时显示,3月份TOP100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690亿元,与2月份相比,业绩环比大幅增长136.2%。

也就是说,虽然同比仍然不是十分理想,仍有两位数的下降。但是,环比却出现了三位数的增长。这固然有基数的关系,去年同期的基数相对较高,今年2月份因受疫情影响,基数较低。但是,在疫情警钟尚未解除的情况下,能够出现环比136%的三位数增长,还是有点意想不到的。因此,也就难免让人产生市场回暖的感觉,更有人在问,这会不会又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呢?

客观地讲,如果因为3月份的房产销售出现了一定反弹,特别是与2月份比有很大幅度增长,就认为市场出现回暖了,显然是理由不够充足的,也是缺乏足够依据的。判断市场是否回暖,对房地产市场来说,最少也要三个月时间。即便出现三个月时间的持续回暖,如果房价也紧跟上涨了,也会触动调控的神经,会引发管理层的密切关注,从而加大调控力度,确保房价不出现明显上涨。因为,不管出现什么情况,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是不能变的,也是不会变的。

而从真实的情况来看,由于疫情对经济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。尤其是全球疫情的爆发,更给国内企业造成了直接和间接影响。因此,给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,居民的购房预期并不是太好。很多原本想在春节期间考虑购房或者二三季度购房的居民,也会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放缓购房步伐或暂时放弃购房,待疫情完全过后再考虑购房。因此,二、三季度的市场形势都不会太好。特别是二季度,很有可能还达不到3月份的效果。要知道,3月份开发企业都采取了网上促销的手段,有的开发企业还出现了降价幅度很大的促销。如果要想继续吸引居民购房,如果没有更大力度的促销手段,预计居民购房的热情也不会很高,交易情况不容乐观。

也许正是因为对市场前景不是很乐观,对居民购房预期不是太看好,开发企业在拿地方面的热情也没有激发出来,更多的开发企业都是采取了等待观望的方式。特别是百强房企,集中在一、二线城市拿地的比较多。数据显示,与2019年相比,百强房企拿地金额下降23%,超过半数房企投资金额下降。TOP10中仅保利、华润、世茂拿地金额同比上涨,其余7家房企均同比下降,其中恒大、万科、融创、绿地投资金额同比降幅均在60%以上。整体跌幅最大的是销售TOP51-TOP100的企业,平均降幅接近四成。

开发企业为什么拿地热情不高,最主要的原因,也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,交易量不够,企业回笼资金效果不佳,担心拿地之后企业现金流缩减。一旦市场持续低迷,就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紧绷,甚至断裂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只能小心驶得万年船,把拿地的冲动压一压,看下一步市场的变化再说。

显然,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,开发企业越不敢拿地、市场土地交易量越少,整个市场的活力就越不够,对购房者传递的信号,就是开发企业受不了了,快要降价了。那么,中国购房者的“追涨不追落”心理就会越来越强,等待观望的情绪也越来越浓,导致市场更加低迷,开发商拿地的动力也愈发减弱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从目前开发企业拿地的实际情况去看,即便那些拿地数量较多的企业,也似乎与前几年拿地的目的性不太一样。前几年是担心好地被别的开发企业拿走,有一种“抢”的心态。而现在,主要是“补”,亦即在手中的地比较少的地区,特别是一、二线城市,补充一些土地,避免手中的土地开发完之后,出现断档。因此,内在动力是不太一样的,对土地价格的计较度也要明显高于前些年。

所以,从总体上讲,开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。一种态度是,对房产销售用“抢”的方式,能够抢卖一批房产,以用于回笼资金所需,用于补充现金流所需,主动性很强、积极性也很高,眼下最差的就是让利的内在动力;一种态度是,对市场拿地用“补”的方式,能够适当补一点,就补一点,没有好的地块,也不勉强,且必须价格上能够接受得了,能省点就省点,决不浪费。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,市场要想回暖,难度很大。而购房者需要的,就两个字——降价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